二月初,記者一行走進位于縣開發區綜合工業園內的安徽盛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只見一方方被碼成一人多高的“灰白色立方體”——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被穿梭往來的叉車搬運到大貨車上,然后運往池州等地。旁邊的養護車間內,一方方剛剛下生產線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正冒著熱氣,它們要經過短期冷卻養護并經檢驗合格后方可外銷。據介紹,由于產品供不應求,剛剛檢驗合格的砌塊即被施工方“搶”走。難怪筆者在偌大的廠子里沒有見到成堆成嶺的砌塊。
小小砌塊何以如此走俏?公司董事長任勁松笑著道出原委: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俗稱“泡沫磚”,由石灰、尾礦砂、粉煤灰、石膏等經過球磨、配比、攪拌、發酵、高溫蒸壓而成,與傳統的灰砂磚、水泥磚相比,具有質輕、保溫、隔音、防水、抗震性強和綠色環保等特性,是取代粘土磚、空心磚最有效的墻體材料之一,它的單塊體積大、外形尺寸精確、砌筑速度快,不消耗土地資源的諸多優點已被建設設計、施工單位所認同,并在各類建筑中推廣應用,是國家推廣的節能環保墻材。
安徽盛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由樅陽籍山東濰坊建筑商任勁松先生獨資創辦,項目一期總投資6800萬元,廠區占地60畝。該公司擁有國內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以及電腦自動控制生產線,一期年產加氣塊40萬立方米。公司產品已銷往銅陵、池州、安慶等地,銷售市場正在不斷擴大。二期產品計劃于2012年4月投產,投資5000萬元,占地50畝。主導產品為年產2億塊標準蒸壓磚、年產30萬平方米彩色層面瓦、年產500萬平方米彩色地板磚、年產30萬立方米墻體保溫材料。該項目的投資以及產品的上市填補了我縣建筑行業的空白,對推動我縣產業聚集優勢向經濟發展優勢轉變,提升產業結構,增強園區發展后勁都將產生重要影響和發揮積極作用。
據陪同采訪的縣建材辦副主任吳純生介紹,安徽盛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屬于高科技環保型企業,同時也是一家符合產業政策調整,特別是墻改政策調整的朝陽型產業。該公司順應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要求,大力發展新型墻體材料。其生產運作呈現三大特點:一是生產技術和工藝先進,電腦自動化和機械化貫穿生產全過程;二是屬于資源再利用型項目,產品原料均為像粉煤灰、電石泥、尾礦沙等工業廢料,生產過程實現零排放;三是社會效益好,該公司每年可消化20萬噸粉煤灰,10萬噸電石泥,50萬噸尾礦砂。在土地方面每年可節省1000萬平方米的開挖量。并且公司年產30萬立方米墻體保溫材料,可為100萬平方米的商住樓節能65%。
據相關部門統計,本縣錢鋪、雨壇、會宮、官埠橋等鄉鎮銅(鐵)礦選礦企業有10多家,現有尾礦砂儲量達90多萬立方米,年均產尾礦砂達8萬立方米,長期堆放,易形成崩塌、滑坡等泥石流災害,而這些工業廢料正是生產新墻材的主要原料。盛仁新型建材引領的墻體材料革新對保護土地資源、節約能源、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環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我縣“十二五”期間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排頭兵企業。
談到公司的下一步發展,任勁松董事長表示,“十二五”期間,為確保公司在新型建材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公司將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爭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同時與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上海同濟大學、中國加氣協會等知名科研機構合作研發兩大項目:一是利用本地豐富的尾礦砂資源及公司加氣設備的優勢,生產、推廣加氣墻體板材;二是利用磷石膏、脫硫石膏為主要原料,攻克機械化生產和利用太陽能養護等技術難關,生產防水、隔音板材。通過一系列的技術革新,從而使新產品引領建材新潮流。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